|
|
13岁少年在家自学参加高考获659分(图)http://www.sina.com.cn 2007年07月01日00:23 东南快报
高考成绩公布以来,年少考生得高分的消息已经不算是新闻,可今天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对所有的家长来说,却不得不看。 山西太原的孙天昌今年只有13岁,他的考分是659分,高出理工类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87分。天昌得高分并不归功于学校教育,而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共同教育的成果。学校课本对他来说,只是一些课外书。 弃清华报中科大 爷爷说:适合孩子才是最好 几天前,在太原五中校园的林阴道上,257班班主任王彩凤老师兴奋地拨通了天昌家的电话:“您好,我是天昌的班主任,祝贺你们的孩子考出高分。不过志愿应该报清华,有点亏了。” 电话里回应他的,却是一阵爽朗的笑声,接电话的是天昌的爷爷,“不亏不亏,我们昌昌要上的正是中国科技大学,孩子年龄小,报中国科技大学就是为了接受该校少年管理委员会的管理,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。” 其实,爷爷所说的,正是他们多年以来对天昌的教育方法。 天昌的爷爷孙建荣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,奶奶梁彩凤是一名小学老师。 爷爷直言不讳:“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性的解放,而不是对人的束缚,那种一个字、一段文章抄写几遍乃至几十遍的做法,根本无法让孩子感觉到快乐,说得严重些是对人的摧残,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体制,把多少孩子带向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境地,学习只为考试而不是生活需要,如此,孩子哪能不累?怎么能不厌学?” 奶奶则说:“人们的定式思维是,孩子3岁上幼儿园,7岁上小学,真正学了多少东西,生活得是否快乐,却很少去考虑,而学校教育大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。 他们之所以选择让天昌在家接受教育,也是对现实的反思。 在家学习取代上学 爸妈说:要让孩子把学习当成快乐 1993年母亲崔书云怀孕期间,得到了一套《0岁方案》,认真读过后,崔书云将早期教育的理念讲给了丈夫和公公婆婆,全家人对此高度认同。 1994年3月,小天昌出生了,妈妈将汉字贴在墙上,让孩子认物与认字同步进行;孩子会走路了,通过每天上下楼梯,学会了数数和加减法;孩子会说话了,家人给他一把尺子,他在家里到处量,给他一个弹簧秤,他在家里到处称,由此懂得了度量;飘在脸盆中的纸船让他了解了什么是浮力;下雨时打伞,他知道了伞还有另一种说法叫“umbrella”…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了天昌知识积累的源泉。 2岁时,天昌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,并开始自主阅读。 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,却在进入正式的教育体系后,受了不小的打击。 3岁时天昌被送进阳泉一家幼儿园,入园第三天尿了裤子,老师居然将孩子晾在太阳下,裤子晒干了,孩子也晒蔫了。7岁时,天昌到了太原一所初中,仅仅因为早晨迟到,老师让他在楼道里站了30分钟。 这些,最终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作出决定——让孩子在家学习。 他们认为人生中,至要莫如教子,至善莫如读书。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观念,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、健全的人格、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。当学习成为快乐,成为需要时,就不可能不成材。 中学课本只是课外书 天昌说:排名迅猛下跌也不担心 13年间,爷爷、奶奶、爸爸、妈妈陪着孩子成长。 爸爸陪着孩子跑步、打球、下围棋,妈妈和孩子一起说英语,爷爷奶奶将家中的包装箱等硬纸片全制作成识字卡。 孙天昌书桌下堆着一尺多高的“废纸”,拿出来一看,“废纸”上抄写着《资治通鉴》《史记》中的精彩篇章。天昌八九岁时,这些文章就贴在他床头。 初高中的课本,天昌都是当成课外书来读的,他一下午能读一本几何书,且读得津津有味。中小学课程的学习仅占他生活的一小部分,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广泛阅读,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,他可以两分钟勾勒一幅速写,10分钟画出一幅水墨画,围棋下得好,乒乓球打得也好,亲手种的玉米收获了好几茬…… 天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,没有上过任何特长班或业余班,一路走来,获得了比学校教育更丰硕的成果:6岁,获得太原市首届少儿英语口语大赛初中组一等奖;9岁,在全国首届少年物理化学大赛中获二等奖,得到著名科学家何祚庥的赏识;10岁,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…… 天昌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,即使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,篮球场上仍活跃着他的身影,博客中留下了他幽默的文字:“排名迅猛下跌,也不觉得担心,只是一种坐山观虎斗的超然……” 我是个普通人不是神童 记者眼前的天昌个头将近1.70米,粗看俨然一个高中生,但那张稚嫩的脸蛋仍脱不出少年的天真。他与记者的对话风趣机敏—— 记者:“得知分数的那一瞬间什么感觉?” 天昌:“当然是高兴了!” 记者:“挺成功的吧?” 天昌:“我还没成功呢,未来路还长呢!” 记者:“你的同学比你大五六岁,和他们在一起有障碍吗?” 天昌:“打球当然有障碍,交流基本没障碍,班里的同学叫我小鬼,基本上都是我的好朋友。” 记者:“你的成长伴随着鲜花和掌声,你怎么看待自己?” 天昌:“我就是个普通人,不是什么神童,人们不了解我走过的路,很难得出准确的判断。” 记者:“你认为你成长的模式可以复制吗?” 天昌:“这个不好说,但早期教育和在家自学值得推广。” 记者:“上大学后有什么计划?” 天昌:“好好学习,打理好自己的生活,不至于过得很不爽就行,至于未来嘛,可能会走研究的路子。” 清贫但和睦的一家人 孙家生活很俭朴,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具外,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和家具,四壁除了满满的中英文经典文章外,没有任何装饰。然而,他们的家庭又很和睦,爷爷孙建荣患尿毒症已多年,老伴每顿饭前都要把药递到他手中,看着他喝下去。 父亲孙兵出门总是用自行车带着妻子,夫妻相依相偎,恩爱得让人羡慕。一家人三代同堂,公公婆婆总是夸儿子儿媳:“他们有才华、有耐心。”儿子儿媳也常夸公公婆婆:“家中能有这样的知识型老人?熏非常难得。” 潜移默化,言传身教中孙天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。 去年冬天,孙天昌穿着一双很老旧的棉鞋去上学,同学们笑问:“小朋友,这是你爸爸的鞋还是你爷爷的鞋?”天昌笑答:“反正是祖上传下来的。”他上学这一年里,骑的那辆自行车已是破旧不堪,高考那两天,天昌照样骑着自行车去考试,来回从不要家长接送。据《山西晚报》
【发表评论 】
|